“翻轉課堂”翻出來的“問題”分析
“翻轉課堂”翻出來的“問題”分析
目前,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步走入了中高職各專業的教學領域。這種教學方式以“課外學習,課內探討”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為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有效測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與依據。但是,翻轉課堂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和評測上體現的效果差別也是相對較大的,對于專業理論的教學效果方面就顯得相對薄弱。

(一)教師方面
1、教師對翻轉課堂的理解不夠透徹
很多教師往往只是把翻轉課堂當作了自己教學手段的一種翻新,忽略了課堂的實際意義,在發送課前學習資料時比較隨意,不能夠針對核心知識點以及對應問題提供資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
2、對教學效果的急于求成
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往往消耗了很大的精力,備課、資料收集、課堂設計等都需要付出很多辛苦,但是往往在實施翻轉課堂后,個別的教學效果不升反降,導致一些教師對翻轉課堂的教學可行性產生了較大的質疑。
3、對技術的依賴性過高
教師在翻轉課堂的進行中受網絡媒體中一些優秀案例的影響,刻意尋求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媒體與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使課堂變成了科技效果展示專場,忽略了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知識水平相對偏低
高職學生在錄取時的分數差異已經決定了很多學生缺乏在課下系統學習的習慣,特別是對于前期課程內容掌握的程度,難以作為支撐翻轉課堂時所需要的知識鋪墊,時常讓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時頭疼不已,較大程度打擊了教師繼續進行翻轉課堂嘗試的信念。
2、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習慣
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實施翻轉課堂時的一個重要元素,這里需要學生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結合課前學習做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少部分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已經習慣了“老師灌自己的,聽不聽在我”的聽課氛圍,往往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積極參與,甚至根本不參與的現象。

翻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依舊是課堂的靈魂,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從而打造高效的教學模式。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與實踐,用教學效果說話,看翻轉課堂是否改善了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