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課堂教學的"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現在化電子設備與現代教學理念的相結合模式,“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先學后教,實質是優化教學過程,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的轉變,更是一個實踐層面具體落實的問題,由于鄉村學校缺乏多媒體等設備,如何才能實現“先學后教”“翻轉課堂”呢?

鄉村課堂教學的“翻轉課堂“怎么實施?
“先學后教”“翻轉課堂”從本質上開始。
一、“導學案”有效地解決了“先學”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這里的導學案是帶上引號的,老師只需要給出大綱即可)
這里的導學案是指把老師備案過程中的一些主要提綱列舉出來,給學生作為先學的一個引導,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先學”,利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這樣有指向性地放手讓學生“先學”,既避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盲目性,也重新構建了學習流程。其次,“導學案”從學生“先學”的角度出發設計課程,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即課前讓學生根據學案主動預習,并從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進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堂上學生依據學案積極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后讓學生根據學案的引導去拓展知識,提升能力。既實現了有目的的“先學”,又巧妙地實現了課堂的“翻轉”。
二、“導學案”有效地解決了“后教”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預設性很強,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狀態。但是前面也說了,用一個大綱作為“導學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會大大增強。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來決定怎么“教”。而且有知道大綱在,老師可以不用擔心學生們會鉆牛角尖等問題。
在只有一條大綱作為指引的前提下,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而難以解決的問題則可以在小組內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合作還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教師才會做點撥指導。這樣,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環節來完成的,課堂無疑變成了“先學后教”。

三、“導學案”改變了課堂的結構模式,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先學后教”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直接的變化就是課堂結構模式的優化,即由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反饋展示――達標檢測――遷移延伸等幾個基本版塊構成。每一個版塊的功能都是不一樣的。在這里自主學習是基礎,合作交流是解惑提高,反饋展示則是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和點撥提升的環節,達標練習則是知識的鞏固與升華,遷移延伸則是能力提升。
這樣的課堂結構讓學生有了參與的基礎、參與的機會、參與的欲望。鄉村課堂教學的“翻轉課堂“因為電子設備等原因讓我們完全不能跟一線城市的課堂想比較,但是我們可以在思想模式上進行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一些轉變。我們不能改變硬件設施,但是我們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結:
鄉村課堂教學的“翻轉課堂“在硬件設備上,沒有能力與大城市課堂相比較,但是我們可以“先學后教”從本質上開始,從學生開始,從老師開始,改變師生的思維模式開始。
